第628节(2 / 2)

策行三国 庄不周 3599 字 1个月前

“基本上都答应了,只有一点区别,改封将军为吴侯,以吴郡为食邑,却没有给将军王爵,说是要等将军平定幽冀,立下不立之功再封王。”

郭嘉说着,将张纮的书信递了过来。孙策看了,哑然失笑。朝廷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,到了这一步还死死拽住最后一块遮羞布不放,不肯封王,也许天子还没有最后认输,还指望着拿到那些军械、粮食后能平定凉州,然后率凉州精锐出关,横扫关东。

要平定凉州,三亿哪够,三十亿还差不多。

孙策曲指一弹书信。“有了诏书,进攻幽州就名正言顺了。奉孝,你来得正好,我们刚刚在商量徐州的事,孔明建议在徐州屯田,你一起听听,出出主意,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做徐州刺史。”

郭嘉不假思索,脱口而出。“将军,现在不宜调整徐州刺史人选,还是由陶商担任比较合适。”

“我担心他能力不足。”

“能力不足,可以安排得力助手。陶应已经转任九江太守,再把陶商调离,会有人疑心将军凉薄,对收拾人心不利,就连丹阳人都可能有意见。等上两三年,再将陶商转任他职,顺理成章。”

孙策想想,觉得郭嘉所言也有道理。徐州现在需要安定,需要休养生息,不宜动作太大,尤其是发生了陈氏灭门事件之后。陶商才能一般,也没什么野心,这种人最适合做傀儡了。在这段时间内,他大部分时间都会留在徐州,谅陶商也没胆量搞事。

“谁做他的助手比较合适?”

“吕岱。”

孙策笑了。这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人选。吕岱在他身边一年多,做事稳重,既有大局观又细心,是个能独当一面的人才,况且他是广陵人,由他来协助陶商,最能安抚徐州人心。

“行,就他了。”

孙策随即让杨仪出去找吕岱。郭嘉又对诸葛亮说道:“孔明,你兄长外出游历,可曾回来?”

“快了,年前有书来,说是等天气暖和些,道路好走了,他就准备回徐州。”

“他都去了哪些地方?”

“先去了辽东,后来又一路向西,去了渔阳、广阳一带。”

“现在在哪儿?”

“上次书信里说在代郡,现在在哪儿也说不准,可能会进入冀州。”

郭嘉点了点头,没有再问。过了一会儿,吕岱跟着杨仪走了进来。他还不知道孙策找他有什么事,拱手施礼。孙策开门见山,问他如何治理徐州比较适合。吕岱想了一会儿,提了几点意见,和诸葛亮的说法大致接近,只是他的着眼点是安抚徐州人心。

“让你去刺史府协助陶商,怎么样?”

吕岱也没多想,点头答应。郭嘉见状,提醒道:“吕定公,将军让你去刺史府可不是做将军的耳目,而是做将军的爪牙,你知道这里面的轻重吗?”

吕岱愕然,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转头看着孙策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他的确如郭嘉所说,只是以为去监视陶商,做孙策的耳目,没想到孙策会让他实际负责什么事务。刺史府是负责全州事务的——至少名义上如此——他出仕不久,只在刘和主政的时候做过一段时间郡吏,还没有负责具体政务,现在突然要将一州事务交给他,他有些忐忑。

“将军,我……怕是难荷重任。”

孙策摆摆手,示意吕岱不要紧张。吕岱的确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,但他这一年参加了无数次会议,有些会议记录还是经他之手整理的,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理论,只是缺少一个实际操作的机会罢了。以他的性格,这不是什么难事,若非如此,郭嘉也不会推荐他。能将他的幕府各项事务安排得妥妥贴贴,还能管不好一州?

“定公,我对你有信心,你也要对自己有信心。”

吕岱热血上涌,躬身领命。“喏。”

第1719章 平稳过渡

葛驿山。

陶商下了车,抬头看了一眼山坡上的娇俏身影,松了一口气。他让随从在山下等着,自己拾步登山。天气回暖,前两天刚刚下了一场春雨,原本枯黄的山坡迅速披上了绿装,多了几分生气。几朵野花在路边的草丛中悄悄绽放,虽不起眼,却透着无尽生机。

陶商的心情莫名的好了些,他且看且行,还在一丛野花前驻足欣赏了片刻,好半天才来到甘梅面前,含笑致意。“妹妹安好,这个新年过得不错吧,听说你进了孙家祠堂?”

甘梅一袭深绿色的春衫,更衬得肤白如玉。她巧笑嫣然,欠身施礼。“托阿兄的福,还算不错。只是我进入徐州这么久,直到现在才见到阿兄,阿兄这地主之谊可是有所欠缺。”

陶商苦笑。孙策进入徐州快两个月了,但一直在广陵、下邳境内,没有进入东海,名义上说是广陵、下邳还有一些叛乱未平,需要进一步肃清,可他心里却有另外的想法。当初他父亲陶谦临终时,将徐州一分为二,南部的广陵、下邳归陶应,附孙策,北部的琅琊、东海归他,附袁绍,两面下注。计划不错,但他没想到事情的变化会这么快,没到一年时间,袁绍官渡大败,居然伤重不治,陶谦的计划也彻底破产。

这让他的处境变得极为尴尬。袁绍死了,袁熙被沈友击退,黄河以南的大半个青州都被沈友夺了,琅琊、东海自然也不例外。但孙策一直没有明确对他的处理,如今到了徐州也迟迟没有进入东海境。他不知道孙策在想什么,生怕一来就被孙策扣住,所以一直在观望,直到甘梅发出邀请。

“妹妹就不用取笑我了。我的处境,你应该很清楚,不是不肯来,是不敢来。”

“怕将军杀你?”

陶商自嘲地笑笑。“我可不就只剩一条命了。”

“那你就不用担心了。”甘梅掩唇而笑。“将军体谅姑父的一片苦心,也知道你的无奈,并无追究之意,你这徐州刺史还可以继续做下去。”

陶商讶异地看着甘梅。“我还能继续做徐州刺史?”

“当然,只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姑息养奸了。”甘梅顿了顿,又道:“淮浦陈氏的事,你知道了吧?”

陶商点点头。“知道,我的门槛都快被人踩烂了,所以我躲出来了。”他有点明白孙策的意思了。淮浦陈氏是徐州数得上的大族,陈珪的叔祖父陈亶官至广汉太守,叔父陈球官至太尉,陈珪本人官至沛相,连续三代二千石,还出过三公,这样的家族在徐州屈指可数,影响力非同小可,居然被灭了门,整个徐州的世家都震动了。如果这个就叫不姑息养奸,那他这个刺史就等于会在柴堆上,随时可能引火烧身。

陈氏被灭门的消息传到东海,群情激奋,不少人鼓动他与孙策为敌,发兵响应袁谭,阻止孙策进入东海郡。陶商虽然不是什么能臣,却也不傻。他才不相信那些人呢,他们是担心步陈氏后尘,被孙策铲除,可不是为了他。他当然也没必要为了这些人和孙策叫阵,这不是自寻死路么。

袁谭是孙策的俘虏,他能打得过孙策?

“我能力有限,恐怕难孚重任。”

“那你有什么计划,卸去徐州刺史,离开徐州?”

陶商不吭声。他当然不甘心,这是父亲陶谦留给他的基业,总不能三年丧期未满就丢了。他是长子,不能像弟弟陶应那样洒脱。如果可以放弃,他也不会这么纠结了。

见陶商沉默,甘梅说道:“做事要有始有终,勉力做满一任吧。然后是留任还是调任,再依形势而定。将军知道你有难处,为你安排了几个助手,你不用太操心。这几年,他会长驻青徐,有什么事,他会为你撑腰的。”

陶商嘴里发苦,点了点头。他这个徐州刺史还可以继续做,但只剩一个名义,还是孙策给父亲留下的一点体面。不过事到如今,他也不能指望太多,做完这一任,丧期也满了,想必父亲也能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