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竹秋 第223节(1 / 2)

柳竹秋 荷风吹 2176 字 2天前

“听街上人说,今早九门都被封了,说要缉拿反贼,现下只许进不许出。”

朝廷还在搜捕阉党余孽,近期京城时有戒严,萧其臻并未将此事与山西街的火灾挂钩。

午后邓氏带着一名陌生男子来访,她对萧其臻说:“外子怕惹怀疑,今早照旧去衙门当差了,让我替他说明情况。”

那陌生男子姓楚,是她表兄,也就是钱氏的丈夫。

楚生急与妻子相见,萧其臻命人领他过去,请邓氏到外书房叙谈,先通报江氏的死讯。

邓氏惊诧,含怒连说两个:“可恨。”

她分明在针对那伙迫害江氏的歹人,萧其臻心里火炭铺了一层又一层,峻急道:“此案情节恶劣,还请夫人尽早言明,好让本官依法查办。”

邓氏忧虑:“请大人稍安勿躁,这案子的主谋绝非等闲,先容我从头说起。”

她最了解钱氏的情况,那日她去道观上香失踪后楚生四处寻找,也曾报官搜查道观,都一无所获,反被道士们说成诬告,举人功名也遭官府革除了。

楚生放不下妻子,继续留在京城搜寻。

钱氏被抓去山西街的宅子,不久便怀孕了。

她也无时无刻不想念丈夫,苦思如何与外界联络。一天忽然想到她自来爱吃一种李子和胡椒粉做的蜜饯,来北京后楚生替她寻遍全城,只规模最大的果子铺什锦斋有卖这个的。

钱氏抱着侥幸心理,对照看她的仆妇说她害喜以后吃不下东西,想吃那胡椒李子开胃。

那些人对她看管严密,吃喝方面却有求必应,去市面上转了一圈,在什锦斋找到她要的蜜饯。

钱氏每隔几天就要吃一回,还只吃新鲜的,人们便隔三差五去购买。

恩爱夫妻心有灵犀,一天楚生也想到这头,去什锦斋收买了一个伙计,请他帮忙暗中留意常买胡椒李子的客人,连着调查了几个月,将疑点锁定在了山西街的大宅子。

楚生找到线索便向表妹邓氏求救,邓氏又告诉了丈夫。

何玿微做事仔细,先去现场勘察,发现那宅子附近有许多东厂的番子走动巡逻。

他直觉宅子的主人背景深,不能贸然行事,和邓氏商量后二人一道趁夜潜入宅内搜查,当真找到钱氏。

“我们听了表嫂的遭遇,更觉情况复杂,那晚没急着救她出去。之后外子多方调查都查不出宅子的现主人是谁,只知东厂对其守卫森严,后半夜才稍有松懈。我等不及了,前晚单独去了一次,当时表嫂说看护她的医婆说她的胎儿月份大,可能不是那贵人的孩子。表嫂估计那些人要加害她,我和外子不能再拖,昨夜带了两个得力丫鬟去救人。先放火烧屋分散守卫注意,救人的过程中还打杀了几个仆役和看守。”

今天官府没对外透露有人员伤亡,看来是在封锁消息。

有能耐如此指挥布控的人,数遍全京城也没几个。

萧其臻焦虑沉思,理解何玿微为何不敢报官了。

这时照看阮氏的丫鬟跑来说:“那阮娘子醒了,哭着求我们送她回家,老爷快去看看吧。”

萧其臻和邓氏一起去到阮氏床前,阮氏见了他们便要下地跪求,被邓氏劝止。

“好妹妹,你先别急,我们既救你出来就定会助你平安回家。但那文安县距此路远,你在京里可有亲戚?我们先替你联络。”

阮氏哭诉:“我有一姓柳的表叔是工部侍郎,他儿子也是做官的,在翰林院当差。”

萧其臻大惊:“柳侍郎是你表叔,那柳叔端是你表哥了?”

阮氏惧怯:“大人认识我表叔表哥?”

萧其臻安抚:“你等着,我这便叫你表哥过来。”

他说完想到柳尧章这会儿大概在宫里当差,改口问:“柳家大小姐是你的表姊妹?”

阮氏点头:“您问季瑶姐姐吗?她与我最要好,我出嫁前我们常在一处玩耍。”

萧其臻便想先请柳竹秋来陪护她,写了封短信送去。

柳竹秋见信惊奇,忙领春梨前往萧府。

萧其臻避开邓氏接待她,先向她转述已知案情。

得知表妹这大半年竟被歹人绑去为权贵代孕,柳竹秋出离愤怒,随他来到阮氏住的屋子,进门一瞧,床上坐着的果是她的表妹阮玉珠。

“玉珠!”

她失声叫出表妹的名字,阮玉珠乍见一大胡子男人进来,吓得直往床角躲。

萧其臻忙招呼丫鬟一块儿出去,等他们关了门,春梨先上前哄慰:“表小姐莫怕,我家小姐来看你了。”

玉珠听是熟人声音,颤巍巍回过头,柳竹秋已摘下胡子来到床前,含悲向她伸手。

“玉珠,是我啊。”

玉珠认清了人,张口大哭,一头扑到表姐怀中。

柳竹秋想这表妹自小娇生惯养,没受过一丝苦,出嫁后却遭罪连连,若非幸遇何玿微夫妇和萧其臻,这条小命只怕已葬送了。

她忍泪拍抚玉珠,问:“是谁把你拐走的?小外甥在哪儿?”

玉珠摇头哭泣,柳竹秋便知她找不着对手,孩子也多半没了。再看她肚大如鼓,少说有了六七个月身孕,非得抓住这杀千刀的畜生讨公道。

她捧起玉珠的脸,一边帮她抹眼泪,一边问:“你在那宅子里关了大半年,真的一点不知道他们的来历?”

玉珠啼泣:“那些仆婢平时都不跟我们说话,只管埋头照顾吃喝拉撒,我看她们的举止都是小户人家出来的普通人,不像有大背景。”

“那那个让你怀孕的人呢?他碰了你三次,你就一眼没见着他长什么样?”

“……他来时都在夜间,房里没点灯,我又被布条蒙了眼睛,不敢说话也不敢乱动。他也没怎么出声,直接弄完就走了。”